张青松: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金瓶梅词话》介休本胶片初探
《金瓶梅词话》
国会胶片本的“发现”
笔者在参与编写《金瓶梅版本图鉴》的过程中,查找版本资料,发现《金瓶梅词话》介休本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期间,曾经拍摄过缩微胶片。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但该胶片管理极为严格,不能随意调阅。
通过首都师范大学周文业教授的联系和介绍,并一同前往调查,笔者在国家图书馆见到了这套胶片。
该胶片一共两卷,分装两个牛皮纸硬盒中,保存了四十年代初始的状态。胶片盒外侧有中英文标注如下:
Rare Books National Library Peiping
国会图书馆摄制北平图书馆善本书胶片
Rol 615:春秋列国志传 CH'un-ch'iu lieh kuo
金瓶梅词话 Chin p'ing mei ts'ê hua
Rol 616:金瓶梅词话(禁阅)Chin p'ing mei ts'ê hua
这套《金瓶梅词话》胶片为黑白图像,摄制成两个胶卷。615卷前段包含《春秋列国志传》,后段为《金瓶梅词话》1-31回(1-6册);616卷包括《金瓶梅词话》32-100回(7-20册),以及《金瓶梅》崇祯本(王孝慈本)插图200幅。在616卷外盒上贴有红字“禁阅”。
经查阅比对,这个胶片直接拍摄于《金瓶梅词话》介休本原书,而非古佚小说刊行会的影印本,文献价值凸显。包括每册封面、封底,无一遗漏。封面是古黄色带沙点,四眼装订。右上角有阿拉伯数字标明的册数。
这个胶片因为“禁阅”而使用率不高,所以保存较好,影像还原也很清晰。原书细节均在,包括眉批、夹批等,根据著录,介休本有朱墨笔批改及墨笔批语。胶片显示墨笔字迹颜色较重,朱笔字迹稍微浅淡,故而虽然是黑白胶片,也能分辨出细节。
在首页“金瓶梅词话序”下端和书尾最后一页末端,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图章。615卷《金瓶梅词话》前的卷端标识如下:
no.1446.
金瓶梅词话(大字竖写两列)
no.1446. FR 615:718-
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回
笑笑生(明)撰 明万历间刻本
十一行二十四字(22.7×13.7)
二十册 一木匣
在卷尾及616卷的首尾均有相同的标识,只是具体拍摄的胶片帧数不同。在每个胶卷最后还有英文标识如下(中文为笔者翻译),说明胶片是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制作。
MICROFILMED(缩微胶卷)
BY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国会图书馆)
PHOTODUPLICATION SERVICE (照相复制服务)
可以肯定这是一份重要的《金瓶梅》版本文献。而这份胶片几乎不为学术界所了解和利用。遍查著录,几乎无人提及。
钱存训《留美杂忆》
钱存训《留美杂忆》一书记载:“这批书后来摄成缩微胶片1070卷,赠送中国图书馆三套,底片现存国会图书馆,据说已售出二百多套,每套约六万多美元,由世界各国图书馆收藏。”
笔者又通过在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检索发现:
1、台北中央图书馆藏《北平图书馆善本书胶片》
2、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东亚阅览室藏《北平图书馆善本书胶片》。
3、新加坡中央图书馆缩微胶卷复制部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影前北平图书馆善本》。并且由该馆辜美高、李金生编著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藏中国明清小说书目提要》著录了这个《金瓶梅词话》的胶片。
通过笔者统计,《北平图书馆善本书胶片》收录包括《金瓶梅词话》在内的“演义之属”的小说共计18部,均为珍稀善本:
(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十二卷 明 罗本 撰 万历周日校刊 Roll 109(4)-110(1)
(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 明 酉阳野史 撰 万历刊 Roll 110(2)-111(1)
(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二十卷 明 罗本 撰 万历刊 Roll 593(2)
(新镌绣像)醉醒石十五回 明 古狂生 撰 明刊 Roll 614(1)
(新镌批评绣像秘本)定情人十六回 清 天花藏主人 撰 清初刊 Roll 614(2)
(新镌评点)画图缘十六回 阙名 撰 清初刊 Roll 614(3)
(新镌陈眉公先生批评)列国志传十二卷 明 陈继瑞 评 万历刊 Roll 614(4)-615(1)
(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回 明 笑笑生 撰 万历刊 Roll 615(2)-616
(玉茗堂批点)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烈传六卷 阙名 撰 崇祯戊辰刊 Roll 649(2)
笔耕山房弁而钗四集二十回 清 心月主人 撰 清初刊 Roll 659(6)
(新锲)晋代许旌阳得道擒蚊铁树记二卷 明 邓志谟 撰 万历刊 Roll 662(1)
(镌李卓吾批点)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八卷 明 罗本 撰 明刊 Roll 663(4)
绣谷春容十二卷 明 赤心子 辑 万历刊 Roll 722(1)
(京本)云合奇踪二十卷 明 徐渭 撰 万历刊 Roll 970(4)
(鼎锲全像)唐三藏西游传十卷 明 朱鼎臣 撰 万历刊 Roll 970(5)-971(1)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 明 吴承恩 撰 万历刊 Roll 971(2)-972(1)
(新刻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八卷 明 秦淮墨客 撰 万历刊 Roll 972(2)
云门传一卷 阙名 撰 明刊 Roll 1062(14)
《金瓶梅词话》一书淹没于两千多种古籍善本的胶片中,而无人问津,从未引起学者关注。学术界可能无人知晓有这样一种胶片的存在,更无人知道它的真实状况。
后来笔者读到黄霖先生在2014年的文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瓶梅词话〉读后》,其中提到《甲库善本丛书》出版,猜测过是否有《金瓶梅词话》的存在:
今天2014年1月28日《光明日报》载文说,《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出版,不知其中有无这部《新刻金瓶梅词话》?不过,假如仅仅是依据当年的胶卷而不是用原本重新拍照影印的话,恐怕还是一部新印的“古佚小说刊行会”本吧!
现在证实可以完全排除这个担心。国会胶片直接摄制于介休本原书,完全体现原貌,没有任何修饰。
在介休本被台北故宫束之高阁的情况下,是研究金瓶梅词话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缩微胶片也称缩微胶卷,因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台北中央图书馆保存的是40年代美国国会赠予的原片,均标记为“善本书胶片”,故笔者在本文中均以“国会胶片”来指称。
《金瓶梅词话》
现存版本及影印本介绍
《金瓶梅词话》是古典名著《金瓶梅》现存最早的刊本,书前收有欣欣子序、东吴弄珠客序、廿公跋等。东吴弄珠客序的落款标明:“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金阊道中”。一般认为此本刊行于明万历年间,故也称为“万历本”。
书中保留了大量词曲,语言叙事朴质,展现了这部书的原始风貌。然而此书却佚失数百年,直至1931年在山西介休首次发现,被书商张修德收购,奇货可居,转卖北京琉璃厂文友堂书店,后由北平图书馆购藏。由此震动学术界,称之为“介休本”,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介休本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古典小说文献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然而介休本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1941年至1962年,在日本又先后发现了两部半词话本,均与介休本同版。分别是:京都大学藏残本23回;日光轮王寺慈眼堂藏本10卷100回;德山毛利氏的栖息堂书库藏本10卷100回。
这三部半本子都或有缺页,但可以互相弥补而成为足本。以介休本最为完善,且刷印较早,最为清晰,并存有古人的朱墨笔批改、墨笔批语。黄霖等学者的文章中对此有充分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介休本全称《新刻金瓶梅词话》,10卷100回,分装20册,扉页牌记缺失。开本尺寸:28.2×18.3厘米。半框尺寸:23×14.2厘米。
这里的半框尺寸是依据台北故宫公布的首页照片(带标尺)还原的尺寸,与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记录的英寸换算后相符。而与国会胶片卷端记录的尺寸(22.7×13.7)有些出入,但古籍版框不同页面的大小有变化,属于正常。
正文半叶11行,行24字。卷首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廿公《跋》、《词曰》、《四贪词》等。此本全书几近完整,仅第52回缺失第7、8两叶,计4面。
1933年3月,由徐森玉、马廉倡导,以“古佚小说刊行会”名义单色缩小影印104部,称为“古佚本”,开本尺寸:21.4×13.7厘米。分装2函21册。首册影印收录通州王孝慈藏崇祯本插图200幅。书中正文前后均钤盖有“古佚小说刊行会章”朱色图章。最后一叶背面有竖长条形编号章。标明:“本书限印一百零四部之第 部”。所缺第52回第7、8两叶无正文,预留空白栏格。
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金瓶梅词话》
印装极为考究,白棉纸精印,版面清晰舒朗,墨色灿然。尤其是所收崇祯本插图,因种种原因,底本难以再现,而古佚本印制清晰,毫发毕现,之后所有再影印之王孝慈藏崇祯本插图,均出自此母本。
古佚本出版后影响巨大,很快就有傅东华、施蛰存等点校本问世。影印本的翻印本也随之出现,据笔者考察,至少有以下三种:
1、日本某书肆翻印300部,函套为黑色回文格图案,开本大小一仍其旧,书尾保留“古佚小说刊行会章”印鉴,但用墨色影印。编号章去除。所缺第52回第7、8两叶用崇祯本抄补。
2、北京琉璃厂富晋书社翻印本。此种本子有民国报刊记载。琉璃厂富晋书社店主王富晋为谋利,将“古佚小说刊行会本”盗印,被“北平图书馆”察觉,该馆为维护版权利益而对簿公堂。经判决予以处罚,并将“富晋书社”封门停业数日。
3、上海襟霞阁主人翻印本。抗战期间,上海“襟霞阁主人”平襟亚据古佚本翻印100部,并惹上官司。后来他在自己的文章《六十年前上海出版界怪现象》中也提到过此事。
北京、上海这两种翻印本去掉了“古佚小说刊行会章”,所缺第52回第7、8两叶未补入。所以民国期间,有记载的翻印至少为三次之多。
近年古佚本作假也时曾出现,天津有一种盗版,用旧纸影印,颇具迷惑性。也有盗刻“古佚小说刊行会章”印鉴及编号章钤盖于书中,但位置不符者,出现于拍卖市场。
实际古佚本104部中,购买者大多是当年的专家学者或者各大机构图书馆,流传至今,这些学者几乎均有名望,非泛泛者。
笔者所藏一部编号为第“七十九”部,为民国商务印书馆编辑、翻译家严既澄藏书,后转归唐弢收藏。
然而古佚本的影印并没有完全忠于原书。按照当时的习惯,过度追求了版面的美观,去除了原书中所有的眉批,及相当数量的夹批。原书中的一些批改,也主观地予以去除。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黄霖、梅节等学者均曾撰文指出。
文学古籍刊行社版《金瓶梅词话》版权页
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再次影印词话本时,以古佚本为底本,更加重了描改。
1963年日本大安株式会社以日藏两部词话本互相拼配,两者仍然凑不齐,所缺第94回的两个半叶,以“古佚本”配补,出版《金瓶梅词话》,称为大安本。
大安本《金瓶梅词话》
完全尊重原书而不加臆改,是其优点。以至于很多学者在点校此书时放弃中土本做底本,转而选择大安本。
介休本辗转寄存美国国会
图书馆及拍摄胶片的过程
介休本被北平图书馆购藏后,存放于该馆善本甲库中。1931年6月,国立北平图书馆文津街新馆启用,重新划分善本库存:原有宋金元及明代前期善本庋藏之库名为甲库;从普本古籍库中新提入善本库中者名为乙库;庋藏《四库全书》之库名为四库。
善本甲库多名刻佳椠,《金瓶梅词话》介休本入藏更是丰富了欠缺的小说类藏书。1933年,赵万里先生编撰《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出版,即以善本甲库藏书进行编撰,俗称“甲目”。
《金瓶梅词话》介休本收入该书,归入子部•小说类•长篇小说之属,列于卷三、五十一叶正面,著录如下:
新刻金瓶梅词话一百回 明兰陵笑笑生撰 明万历刻本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平津局势危急。为使民族珍贵文物免遭被劫掠,国民政府开始策划包括北平图书馆善本藏书在内的“古物南迁”。
1933年1月,北平图书馆选取馆藏善本之精善者共计233箱(含甲库善本132箱)陆续寄存于德华银行、天津大陆银行、华北协和华语学校。
1935年日军发动“华北事变”后,国民政府教育部指令善本南迁。11月开始至次年4月南迁完成,南迁图书共计586箱(含甲库善本197箱)。《金瓶梅词话》介休本是其中之一。南迁图书先后寄存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化学物理工程研究所、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等机构。介休本也随之颠沛流离,辗转各地。
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时任馆长袁同礼与驻美大使胡适先生商议,决定将存沪善本寄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待战争结束后归还原主。同时准许美国国会图书馆拍摄一套缩微胶片,便利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
但因为局势危急,转运工作困难重重,存沪善本无法全部运走,由王重民先生负责,对甲库善本进行甄选,就版刻及内容最为真善者,得102箱,2954种,20970册。于1941年9月至12月分为十批起运,次年6月全部抵达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
《金瓶梅词话》介休本也随之被选中而运抵美国。存沪善本剩余部分于1942年运回北平。
194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聘请王重民先生主持,开始对寄存善本拍摄缩微胶片。费时五年,摄制完成胶片1070卷,长11920 英尺。并赠送北平图书馆一份,于战后1947年,王重民先生归国时带回,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就是前文笔者查阅的胶片。
寄存美国的甲库善本,由于历史原因,于1965年11月被“归还”至台北“中央图书馆”,因存储条件不具备,而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至今。《金瓶梅词话》介休本也随之入存。
这个胶片是介休本自1933年古佚本影印之后,再次被“拍摄”。可喜的是这次拍摄因为不是以出版为目的,而且直接拍照自原书,所以原书原貌一仍其旧,没有丝毫修饰。保存介休本当年的原始影像,与现今台北故宫所藏原本,是否有差异,需要有条件时进一步研究。
近年有学者项旋发现胡适旧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也曾有相似经历。胡适在美国期间,于1950 年3 月亦曾委托美国国会图书馆为甲戌本摄制缩微胶片,以防遗失或损毁。胶片显示甲戌本原书上有数条脂批被影本初版所漏印,而原书中保留的“附条”,后来更是遗失,成为一段公案,甲戌本胶片的发现,理清了这一问题。
而《金瓶梅词话》国会胶片的制作至今已有70多年,至于它与现存台北故宫的介休本之间的差异,由于现在还不具备条件而无法得知。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
2013年国家图书馆编辑出版《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全一千册),收纳了美国国会图书馆拍摄的缩微胶片与国家图书馆典藏的部分甲库善本,共计2621种,双栏四拼页影印。得到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
然而遍查目录却没有《金瓶梅词话》,询问出版社后得知此书因为是“禁书”,还需要单独报批,而未被影印。介休本真容错过一次出版面世的机遇,实在是遗憾。
黄霖先生曾亲往台北故宫查验介休本原本,在其文章《关于〈金瓶梅〉词话本的几个问题》中写明,全书有朱墨笔批改及墨笔批语,“其色有深浓与浅淡之别,也有陈旧与略新之异”。
梅节文章中也指出:“中土本的特点是有朱笔的校改和评语(属不同笔迹),全书朱墨灿然,虽有个别墨改,仍可分辨清楚底本原字和后人改字”。
黄霖统计全书有134条批语,包括眉批、夹批。这些批语“虽然文字不多,但有的也颇精彩”。至于朱墨笔批也是利大于弊,纠正了刊刻中的错误,有助于对原书的理解。弊端是有的墨笔图改,遮盖原文,导致文字几乎不可分辨。
这些考订和论述充分说明了介休本批改的价值。这些特征,据笔者查验,均清楚地展现在国会胶片中,其中原书朱笔以及浅色墨笔在胶片中字迹颜色为浅灰色。
本文开头曾描述,国会胶片显示在首页“金瓶梅词话序”下端和书尾最后一页末端,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图章。而古佚本中,并没有这两个图章,影印时去除。出版后在首尾钤盖“古佚小说刊行会章”。第52回七、八两叶古佚本原缺,胶片显示此处衬有空白页,古佚本此处增加了空白栏线。
通过胶片可以发现,介休本原书存在眉批被裁剪的情况,这是由于古籍在保存的过程中经过修正切边造成的。例如:13回8叶A面、14回6叶B面、75回2叶B面等。此外,古佚本当年的影印过度追求了版面的美观,对介休本原书做了大量的修饰,这当然也是符合当时的影印理念和习惯。
笔者查验了几个细节,介休本原书涂抹严重之处,例如:2回2叶AB面、9回10叶AB、53回4叶A面、99回8叶A面等,古佚本均修饰得干净清爽,不留痕迹,令人佩服当年所下功夫。最大的改动就是对批语的剔除,眉批几乎不剩。据统计古佚本批语仅剩45条,去之殆尽。
国会胶片附录
《金瓶梅图》简析
《金瓶梅词话》国会胶片第2卷(616卷)的后面附录有《金瓶梅》插图200幅,图像显示是王孝慈旧藏崇祯本插图,开本比前面介休本尺寸小,符合古佚本的尺寸。
王孝慈旧藏《金瓶梅图》原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并没有寄存美国而归于台北,故胶片不可能依据原书拍摄。
所摄插图为单独一册,深色封面,无扉页,第一回首图右下角钤盖有“人生到此”、“双莲华菴”两个图章。
第51回首图右下角也有两个钤印,但与图案重叠,又非彩照,模糊难于辨认,第一个大约是个闲章“唱句闲衫销尽”,只能是猜测;第二个应该是“张粹盫珍藏印”。第100回末图左上钤有“三琴趣斋珍藏”。这些特征均与古佚本插图相同,故可以肯定胶片插图是依据古佚本的插图拍摄。
而古佚本只是一种影印本,应该不会在美国寄存古籍的范围内。而且在国会胶片的目录中并未单列。笔者猜测,只有熟知中国古籍又主持拍摄工作的的王重民先生能想到将此插图附录于正文之后,使之完善。故而从他处借来古佚本翻拍此图。
经仔细比对,胶片插图在细节上并不输于古佚本插图,质量上佳,更比之后的各种再影印本清晰很多。前文提到的第51回首图的两个藏书印,正是因为有这个胶片,才进一步得到辨认。根据新的线索,现将王孝慈旧藏崇祯本《金瓶梅图》分析如下:
《西谛藏书善本图录》
中华书局出版的《西谛藏书善本图录(附西谛书目)》中收录了两张金瓶梅插图彩色照片(所附《西谛书目》中并未著录此书),展示了此书的最新的影像资料。
第一回首图,原书下部残缺,彩图显示下半部分是补绘而成,且装裱接缝处明显。左下角“西门庆热结十弟兄”也是手写补充,非原书刻印。古佚本包括胶片中这些痕迹经过修饰,荡然全无,干净如一体。
图片显示,第一回首图钤盖有七方印章,分别在上端版框外三方:甲、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精至此乎;中下部版框内四方:鸣晦庐珍藏金石书画记、人生到此、双莲华菴、北京图书馆藏。这些钤印可以反映出此书历经多人收藏,流传有序。而国会胶片和古佚本这一页只有“人生到此”、“双莲华菴”两个图章。
古佚本插图 国图藏《金瓶梅图》
据考订,第51回首图为原书第二册第一叶,右下角钤盖的“张粹盫珍藏印”如果无误,则“张粹盫”极有可能是这部《金瓶梅图》的原藏家。此书原本分为两册,首册第一图下面原残缺,肯定失去了原藏家的钤印,没有第二册首叶钤印而第一册首叶不钤的道理。
现在的“人生到此”、“双莲华菴”均为修补后钤盖。“张粹盫”无从查考,只有将来发现新的文献资料才能进一步核实。
属于袁克文的钤印有:双莲华菴、三琴趣斋珍藏。中华书局出版的《寒云藏书题跋辑释》中有著录和记载。在其旧藏宋版《唐女郎鱼玄机诗》、明版《杂剧十段锦》、《绝妙词选》等书中亦曾使用。
另外一枚闲章“人生到此”按照情形应该也是袁克文所有。虽然暂时没有找到直接依据,但它和“双莲华菴”一同钤盖于修补后的首页图底部,并被国会胶片和古佚本影入,肯定晚于“张粹盫”而早于“王孝慈”。
袁克文(1889-1931),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昆曲名家、收藏家。袁世凯的次子。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建藏书楼名为“后百宋一廛”、“皕宋书藏”,所藏宋版书达200种。《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收录的“寒云日记”中准确记载(农历1916年3月25日):
《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
二十五日
得明刊《金瓶梅图》二册,雕镂精微,摹印朗杰而画法又极隽雅,乃是之原刻初印本也。
可见此书较早为袁克文收藏无疑,且从客观上证明此书并无正文流传。
属于王孝慈的钤印有三方:甲、精至此乎、鸣晦庐珍藏金石书画记。在王氏藏书《凌烟阁功臣图》、《赵氏孤儿记》等书中均有同样的印章。
王孝慈(1883-1936.2),河北通县人。民国藏书家。原名立承,字孝慈,别号鸣晦庐主人。与鲁迅、郑振铎交往。喜收集戏曲、古版画。晚年窘迫,以致家人“不能不尽去所藏以谋葬事”(郑振铎语)。藏书后大多归入北平图书馆。
古佚本出版时,王孝慈的三枚藏书章还没有钤上去,也许影印时此书是从袁克文处借来;亦或是王孝慈刚刚购得此书,尚未来得及盖章;再或者古佚本影印时去掉了王孝慈的钤印?袁克文与王孝慈是同时代的人,保留袁的钤印而去掉王的,似乎不合情理。笔者倾向于第一种可能。
不论如何,王孝慈加盖的三枚印章,是在古佚本出版之后。后来王晚年窘迫,书又转给郑振铎所有,并在书中钤印“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郑振铎应该在之后不久又将此书捐赠或者出售给北平图书馆,以期和介休本合璧。
抗战期间,此书也许曾随善本南迁,但遗漏并未运走寄存美国,又运回北平图书馆。这段时间没有此书的踪迹,至少是个合理的推测。
1958年10月,郑振铎去世后,家人将其全部藏书捐给了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为此,北图的赵万里先生为郑振铎专门编辑了《西谛书目》,里面收录了郑振铎绝大部分藏书,数量达到了一万七千多部,将近十万册。
《西谛书目》
查《西谛书目》(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却未收录这部《金瓶梅图》,也可以证明此书早已不在郑振铎藏书中。
1987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2913页,集部小说类,著录此书,与郑振铎其他旧藏小说排列在一起:
《金瓶梅图》 明末刻本 二册 一六三八〇(索书号)。
目前此书收藏在国家图书馆战备库中(善本室索书号16380),不对外公布,无法查阅。通过以上分析,这部崇祯本《金瓶梅图》的大概归属流传的过程如下:
张粹盫(1916年前)→袁克文(1933年古佚本影印使用)→王孝慈→郑振铎(约1936年)→北平图书馆(约30-40年代)→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
《金瓶梅词话》
国会胶片的价值
黄霖、王汝梅等学者均曾亲往台北故宫查阅《金瓶梅词话》介休本原书,该书管理极为严格,不准复制任何页面。所公布的只有一张第一回正面,给学者带来困扰。
而国会胶片的发现,极大地方便了学者查询,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存有多套。因为胶片拍摄距今已经70余年,极有可能像出自同源的甲戌本胶片一样,更多地保留古籍的原始状况,值得进一步认真研究。并期待这一珍贵版本能够出版面世。只有出版后,学者才能有条件将国会胶片与台北故宫藏的介休本进行深入比对研究。
二〇一七年七月四日于北京无邪斋
一、赵万里:《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北平图书馆1933年10月版。
二、赵万里:《西谛书目》,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
三、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四、焦树安:《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袁同礼》,《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年第2期
五、梅节:《〈金瓶梅词话〉的版本与文本》,《金瓶梅词话校读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六、王雨:《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全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七、钱存训:《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黄山书社2008年12月版。
八、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西谛藏书善本图录(附西谛书目)》,中华书局2008年12月。
九、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全一千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7月1版。
十、黄霖:《关于〈金瓶梅〉词话本的几个问题》2014年“第十届(兰陵)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论文。
十一、黄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瓶梅词话〉读后》,《文学论衡》2014年12月总第25期。
十二、项旋:《美国国会图书馆摄甲戌本缩微胶卷所见附条批语考论》,《红楼梦学刊》2016年第3辑。
十三、李红英:《寒云藏书题跋辑释》中华书局2016年7月版。
十四、感谢周文业、王军、廖生训、范晓榆、梁健康等专家为崇祯本《金瓶梅图》的流传考订提供资料和帮助。并参考明清论坛等网络相关内容。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手机用户可长按
并“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